保持傳統建筑特色的三大理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傳統養一方風情。這里所謂“傳統”,是相對于一個特定地域而言的,離開了一定地域,傳統也就無從談起。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建筑一定是依托在特定地域和人文環境里“生長”起來的,因而呈現出特定氣質和布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特色”。當下,村鎮建設進入新一輪高潮,各地政府也在紛紛強調要走“特色路線”。對此,筆者建議,要打造特色村鎮,一定要結合當地傳統建筑特色綜合考量、理性思考,切勿盲目跟風。因此,我們有必要先對“傳統建筑特色”和“特色村鎮”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和再認識。
從村鎮形成的普遍規律上來說,建筑的豐富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村鎮傳統建筑的豐富性是由我國地理環境的豐富性、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傳統建筑設計理念共同決定的。正是后者與前兩者的高度契合,使得傳統建筑不但形式豐富多彩,而且結構科學合理。 與西方以幾何形為主的建筑設計理念不同,中國傳統建筑的設計理念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傳統的中國村鎮沒有規劃,沒有布局,卻自然繁衍發展了幾千年。它們依靠的正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引導。人們注重人倫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合理利用并有節制地改造自然,從而創造出了豐富的建筑形態,形成了不同的建筑特色。 廣西地區地理環境復雜,氣候濕熱。于是人們因地制宜,創造了干欄式建筑形式。干欄式建筑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房屋,用于居;下層是桿欄支架,支架所圍合的空間則用來飼養牲畜。這樣的房屋不僅便于通風除濕,還可避野獸毒蟲。再比如黑龍江地區的訥河鄂溫克族居住區,其傳統民居“撮羅子”頗為“奇特”,是一種用樺樹皮、鹿皮圍裹著松樹桿支撐起來的圓形窩棚。這種“窩棚式”建筑,突出體現了大山林里少數民族別具一格的傳統特色。這種“特色”,在其他地方是難覓蹤影的。 傳統建筑的豐富性,給了我們一個多彩的世界。在村鎮建設中,我們需要做的是維持甚至增加這種豐富性。而近年來,某些意欲對全鎮、全縣乃至全省的村鎮建筑實施統一“整治”的極端做法,不是在建設,是在破壞。它不僅破壞了建筑的豐富性,也破壞了村民們的生活。
從村鎮建設的基本目的上來說,建筑的適用性是最本質的功能。 網上曾流行這樣一句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我們為什么出發。”在村鎮建設中,往往也出現了這種類似的現象。很多村鎮建設,都只是為了發展而建設,為了項目而建設……于是,好好的地方卻出現了許多不中不洋的建筑。顯然,這絕非我們的建設初衷。這不僅造成了巨大資源浪費,甚至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村鎮的傳統形象。而要從根本上糾正這種“不正之風”,首先就必須糾正大眾對建筑基本功能的認識。 國際知名建筑師約翰·波特曼說過:“建筑的實質是空間,空間的本質是為人服務。”千百年來,我們老百姓建房子首先是為了滿足居住的需要。這里的居住對象,主要是人,當然也包括馬、牛、羊、豬、狗、雞“六畜”,還包括天、地、君、親、師等諸神靈祖先。居住是建筑最主要和最本質的功能,是村鎮居民的基本所需。但如今有些村鎮也在盲目地學城市,建一些不倫不類的“四不像”建筑。 村鎮建筑是建來用的,不是建來看的,里面必須有鮮活的人和生活,有傳統文化的存在。由這樣的建筑組成的建筑群落,才能體現一個地域的人文性格,形成一個地域的人文氛圍。否則,個性丟了,所謂“特色”也就淪為了空談。
從村鎮發展的趨勢上來說,建筑的傳統性是最優先的選擇。 我們可以大膽預見,未來村鎮建筑的主流和方向,一定是充分吸收了地域傳統文化元素并融合了當代科學時尚元素的建筑,換言之,就是傳統性與現代性兼具的復合型建筑。 毫無疑問,村鎮建筑是塑造地域獨特性、形成地域特色的重要因子。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新理念都會在村鎮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但這種應用不是全面的替代,而是有選擇的繼承。畢竟,傳統建筑所體現出的和諧的美學精神、嚴肅的倫理規范以及對人的終極關懷,都是無法取代的。只有繼承傳統,才能讓村鎮建筑恢復其建筑本身的價值,才能讓村鎮的獨特魅力得以形成和展現。
關于村鎮傳統建筑的三個觀點 社會快速發展向前,文明的進步帶來了新時尚,也摒棄了許多老傳統。當下,廣大村鎮也在發生著這樣的變化。但是,傳統村鎮是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源頭和根基,我們不應也不能過度破壞。因此,在村鎮建設過程中,我們要有遵循、有堅守,在弘揚現代文明的同時,更要保留傳統文化。 傳統建筑文化,是構成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的基本要素。 當前,村鎮建設進行得如火如荼。但熱鬧的背后,還應該有冷思考:美麗鄉村究竟應該“美”在哪兒?特色小鎮究竟應該“特”在哪兒?當然,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點是必須達成共識的,那就是傳統建筑文化必須成為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的基本要素。 在傳統村鎮里,有許多東西是在日積月累中慢慢沉淀下來的,是屬于村鎮自己的、不可復制的。如果將這些東西破壞掉、摒棄掉,美麗鄉村的“美”和特色小鎮的“特”也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尤其是當村鎮肌理一旦被破壞,整個村鎮都將瀕臨“險境”。
傳統建筑的價值,絕不僅限于建筑本身。 村鎮建筑不僅體現了當地居民的環境適應能力和生存智慧,也體現了居民的生態觀、文化觀和宗教觀等。因此,傳統村鎮建筑的文化價值絕不僅限于建筑本身,還體現在當地的生態環境與社會生活。它們是真正的“凝固了的音樂和語言”。 浙江省永嘉縣蒼坡村位于風景秀麗的筆架山下。一開始,當地人就引入“文房四寶”理念來布局村莊的建設。于是,村里就真有了“筆墨紙硯”:走進村莊,我們可以找到筆架山下的“筆街”、端頭打斜的條石做的“墨條”、3000余畝平疇的“紙”以及池塘做的“硯臺”。整座村莊文氣盎然,別有一番意蘊。這就是傳統村鎮建筑的魅力所在。 反觀當前的村鎮建設,卻普遍存在一個大問題——許多人已經完全舍棄了傳統建造理念和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念,不是因地制宜地去建設,而是簡單地搞拿來主義、盲目地照搬照抄。如此,便對村鎮建筑的原生性進行了嚴重破壞。我們不需要這樣的建設。我們的建設應在保護村鎮建筑的原生性基礎上開展,以求最大限度地保護村鎮傳統特色。
提倡傳統建筑,并非要拒絕現代建筑。 在村鎮建設過程中,還有一種現象是值得商榷的。有人對新式樓房一味排斥,乃至斥之為“垃圾”。他們甚至故意去建一些新的僻陋的房舍,以為這就是在恢復傳統。顯然,這實際上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是建設界新的沙文主義。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要把原來的普通土房子翻蓋成樓房,這本就無可厚非。為何有人要去否定呢?有誰愿意放著樓房不住,故意“委屈”自己去住茅棚呢?似乎有點令人費解。以樓房為代表的現代建筑的普及,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億萬群眾的合理期盼。社會發展向前,居民建筑更新換代,這是歷史的必然。我們不能一味地去否定新建筑,而應該正確引導、合理發展。
挖掘村鎮傳統建筑特色的三個途徑 在村鎮建筑領域挖掘和恢復傳統特色,絕不是簡單地建一些新的舊式建筑,或是在新的建筑上貼幾幅舊字畫、掛幾個紅燈籠,我們需要完成的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我們首先要恢復傳統建筑的理念和文化,然后再著手于具體的建設工作,最后才有可能形成繼承傳統文化的特色群落。 對具有文物價值的傳統建筑進行保護。 截至目前,國家先后公布了4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涵蓋了4157個村落。這些都是國寶級的村落,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維系華夏子孫文化認同的紐帶。它們亟須保護。為此,有關部委還聯合出臺了相關保護指導意見,引導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與保護傳統村落。 當然,除了這些列入保護名錄的傳統村落之外,在很多普通村落里,同樣也散落著大量的古厝、古橋、古廟、古祠堂等各式各樣的傳統建筑,它們依然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價值,同樣需要保護。 因此,對傳統建筑的保護,我們應該再擴大范圍,對具有文物價值的傳統建筑及時進行保護。
對普通傳統建筑進行適度現代化改良。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存的大多數傳統村鎮建筑,已顯得越來越落后,越來越難以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我們有必要對傳統建筑進行適當的現代化改造,即在保持當地建筑風格特色的基礎上,采用現代人性設計,對內部設施及外圍環境進行改良優化。 譬如,南方一些土家村寨的吊腳樓,造型美觀,獨具民族特色。經過歲月的沉淀,它們儼然已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并顯得恰到好處?墒钱斈阕哌M去就會發現,屋內僅有的幾個窗戶又小又窄,導致冬春取暖用的火塘根本沒法通暢排煙。吊腳樓多是木結構建筑,私密性也比較差。有的吊腳樓還人畜混居,衛生環境可想而知。所有這些,都是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的,都需要改造和創新。比如,我們可以擴大窗戶大小、增加窗戶數量等。尤其關于“人畜混居”的問題,我們需要從科學的角度對人畜混居現象進行合理糾正和引導。 因此,村鎮建筑的改造在保留原生性基礎上,還需要借鑒現代的理念和方法,采用現代的材料和工藝進行適當改造,以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要。
對新建的現代建筑注意植入傳統元素。 如今,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新建筑的取向問題。如何讓大家認同和滿意?我的建議是,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基礎上,融入傳統文化精華,讓建筑有地方特色。并且,我們要保持這種特色的完整性和可識別性。 為此,我們首先需要考證、梳理村鎮建筑文化的元素。這些元素不只從建筑上找,還要從生活當中去找。然后,運用一些現代技術和理念,將這些傳統文化元素糅合運用到建筑中去。這種既保留了傳統元素又適應現代人需求的建筑,才會讓村鎮生生不息、歷久彌新。因為這樣的村鎮,才是有根有葉的村鎮,是人見人愛的村鎮,是符合時代潮流的村鎮。
本文選載自《中華民居》雜志NO.160期。歡迎轉發,轉發請在文章開頭顯眼處注明中華民居公眾號名稱。 |
鄉村旅游網,鄉游天下®旗下網站
鄭重聲明-: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網站運維:鄉游天下(北京)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合作支持: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茶文化研究院
新聞熱線:010-89941990 1336 6637 678 郵箱:zgxclyw@126.com
Copyright © 2016 鄉游天下 crt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902543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04981號